15路驿站-有趣,有答案!

15路驿站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天下奇闻 >

陆逊之死的真实历史,陆逊被谁杀死的

来源: 未知 作者: admin 发布时间:2023-02-12 01:33:08

三国中陆逊是怎么死的

陆逊(183年-245年3月19日),本名陆议,字伯言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
建安八年(203年),入孙权幕府,历任海昌屯田都尉、定威校尉、帐下右部督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陆逊参与袭取荆州。章武二年(222年),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,一战成名。黄武七年(228年),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。黄龙元年(229年),孙权称帝后,以陆逊为上大将军、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,后卷入立嗣之争。赤乌七年(244年)拜为丞相、荆州牧、右都护。次年去世,终年六十三岁,追谥昭侯。

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,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,深得孙权器重。深谋远虑,忠诚刚直。一生出将入相,被赞为”社稷之臣“。

陆逊长子陆延早夭,由次子陆抗袭爵。陆逊去世时陆抗时年20岁,被孙权任命为建武校尉,领陆逊部众五千人,驻守武昌。陆抗葬父于苏州,还都谢恩时,孙权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,与陆抗核实。陆抗逐条对答,为父辩白。孙权听了陆抗之言,渐渐消除了对陆逊的怒气 。

太元元年(251年),陆抗还都治病,等到要离开,孙权对他说道:“我过去听用谗言,违背了正道,辜负了你父亲。我前后责问的材料,一把火烧灭干净,不要让人再见到。”与之泣别。

吴景帝孙休年间,追谥陆逊为昭侯。

历史上的陆逊是怎么死的?

差不多

陆逊字伯言,本名议,吴郡吴人也。世江东大族。少孤,为从祖康纲纪门户。年二十一,历东西曹令史,海昌屯田都尉,领县事。年旱,开仓济民,督农桑。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、鄱阳尤突,所向皆服,拜定威校尉。权配逊策女,数访世务,逊议以 “平山寇叛,取精锐。”权纳其策。由虚势伏兵,破丹杨费栈,安内患,得精卒数万。建安二十四年,蒙称疾瞒关羽,逊代献骄兵计,军暗渡取荆州,除抚边华亭侯。败詹晏、屈陈凤。破房陵邓辅、南乡郭睦,诱降文布。迁镇西将军,封娄侯。陆逊论治荆州“拔人才、未亲疏。”权纳之。黄武元年,拜大都督、假节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,伐谋分兵相机而动。火攻,备军尽殁;伏兵,逊逸待劳。加拜辅国将军,领荆州牧,改封江陵侯。吴蜀合,捆以外逊主之,权留玺于逊自裁度。皖县破曹休,缴获从辎重。黄龙元年,拜上大将军、右都护。辅太子。京外上疏:“宽刑罚、忘过记功,以成王业。阻权偏师取夷州。”公孙渊背盟,权欲征,逊陈弊利“志行万里者,不中道辍;图四海,匪怀细害大。乞息六师,定中夏。”权纳焉。嘉禾五年,逊协诸葛瑾攻襄阳。信韩扁为敌虏。逊佯攻暗退兵,袭江夏附者众。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。嘉禾六年,平吴遽乱,定三郡。逊忧吕壹弄权,陈曲直于权。年少丰,开仓济民。逊善赌人,昔言以诸葛恪、暨艳、杨竺终败丧,果应。赤乌七年,代顾雍为丞相。陈 “太子正统,藩正有别,当彼此得所,上下获安。”叩头流血。权不纳,又累遣使责逊,逊愤恚卒,年六十三。孙休时,谥昭侯。

陆逊为人正直。时建昌候孙虑不务正业。陆逊正色地说:“君候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,用此何为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?朱虑怀恨在心,常暗中抵毁陆逊。

陆逊虽身在军中,但心系国家大事,常上疏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当时法律过严,陆逊建议宽法待下。便上书说:“臣以为科法严峻,下犯者多。顷年以来,将吏罹罪,虽不慎可责,然天下未一,当图近取,小宜恩贷,以安下情。且世务日兴,良能为先,自非奸秽人身,难忍之过,乞复显用,展其力效。此乃圣王忘过记功,以成王业。昔汉高舍陈平之愆,用其奇略,终建勋祚,功垂千载。夫峻法严刑,非帝王之隆业;有罚无怒,非怀远弘规也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。

孙权性多疑,晚年更甚。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,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,离间君臣,擅作威福,挟嫌报复,且手段又十分残忍,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,敢怒而不敢言。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,只能与潘浚窃窃私议,“言至流涕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。后吕壹事发,孙权诛杀吕壹,深以自责。

赤乌七年(244)正月,孙权在前任丞相顾雍死后,任命陆逊为丞相。诏书曰:“朕以不德。应其践运,王涂未一,奸宄充路,夙夜战惧,不遑鉴寐。惟君天资聪睿,明德显融,统任上将,匡国弥难。夫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;怀文武之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昔伊尹隆汤,吕尚翼周,内外之任,君实兼之。今以君为丞相,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。君其茂昭明德,修乃懿绩,敬服王命,绥靖四方。于乎!总司三事,以训群寮,可不敬欤,君其勖之!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。

陆逊素有先见之明。当初暨艳大造营府,陆逊为此多次相劝,避免遭祸。还对诸葛恪说:“在我前者,吾必奉之同升;在我下者,则扶持之。今观君气陵其上,意蔑乎下。非安德之基也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。广陵杨竺少获声名,而陆逊却言之终败。这些,都被陆逊言中。

不久,陆逊卷入孙权两子——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,陆逊站在太子一边。孙权听信谗言,遂有废黜太子之意。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,他说:“太子正统,宜有磐石之固,鲁王藩臣,当使宠秩有差,彼此得所,上下获安。谨叩头流血以闻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)。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,因而得罪了孙权。太子太傅吾粲、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,反对废嫡立庶。但是,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,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、顾承、姚信等流徙。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,竟被下狱处死。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,陆逊忧伤过度,于赤乌八年(245年)二月含恨而亡,终年六十三岁。陆逊死后,家无余财。陆逊长子陆延早亡,次子陆抗袭爵。陆抗亦有大将之才,为吴国后期最著名的将领。

直到景帝孙休继位为,才追谥陆逊为昭侯。

揭秘陆逊之死

作者: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

公元245年,东吴地一代名臣陆逊,死了,准确的说,他是被气死的,《三国志·陆逊传》载:逊愤恚致卒,时年六十三,家无馀财。

实诚的说,六十三岁的年纪,在那个年代也不算短寿,可是堂堂东吴丞相被气死,这好像完全不是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的气量。

但如果我们翻看整个过程,就会发现,陆逊的死,几乎就是一出必然的悲剧!

因素一:仇恨的种子

首先我们得说说,仇恨的种子。

三国的三股势力是怎么崛起的,想必大家都很清楚: 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。

尤其东吴这块地盘,是孙坚、孙策拿刀砍出来的天地。虽然在汉末这个时代,多数有实力的地方官早就割据一方,自成体系了,但毕竟还有些“漏网之鱼”始终认为自己是大汉的臣属,不是什么乱臣贼子。别说,这种人还真不少,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,再比如东吴的陆康、陆绩父子。

陆康是当时的庐江太守,不但是东吴本土实力派,而且有义烈之名,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,绝不同流合污。

而这,就为自己招来了祸患:

称雄东南的袁术,因为军队缺粮,就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。这心怀鬼胎的袁术,当然难入陆康的法眼——你个叛逆,我不削你就不错了,还敢来要粮食!陆康不但不借粮,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。结果,袁术就派遣了孙策出马,攻打庐江。

陆康是很有气节,但在猛人孙策面前,军事素质就比不上了。 即便如此,孙策也是猛攻了两年,才拿下庐江。年近70的陆康病逝,而在这艰难守城的两年中,陆家宗族一百余人,死了将近一半。

这个陆康,正是陆逊的大爷爷,庐江失陷的时候,陆逊刚12岁,而陆康幼子陆绩则年仅7岁,他们俩因为年幼,被早早送到吴郡避乱,也因此得以幸免。

陆绩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戏份很少,仅仅在“诸葛亮舌战群儒”中,作为配角打了个酱油,而在真实的 历史 上,他的戏份虽然也不多,但却很耀眼。

作为陆康的儿子,陆绩继承了父亲义烈的基因。虽然孙家、陆家的仇恨属于上一代,在孙家彻底控制江东之后,很多陆家人已经成了孙家门下的臣属,但对于陆绩来说,杀父与灭族之仇,却永难释怀! 所以,尽管人在屋檐下,陆绩却仍然不愿低头!

作为吴郡陆家的新任家主,陆绩对孙家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,始终认为自己是“汉臣”,而不是什么“吴臣”。这种态度,对于孙家来说,当然不能忍。于是,公元209年,年仅22岁的陆绩便被派往广西玉林担任郁林太守——说白了就是流放!而这也导致陆绩的早逝:公元219年,年仅32岁的陆绩,就因水土不服埋下的隐疾发作而死。

一句话,孙家和陆家,表面看合作无间。但挖开看,两家的仇恨,其实埋得很深。

有这层微妙的关系,对于出身陆家的陆逊,孙权内心毫无芥蒂,那才是怪事!

因素二:失败的联姻

如果说孙陆两家仇恨的主角是陆康、陆绩, 那么第二个猜忌之因,就完全是孙权自己种下的。

眼看陆绩根本不配合,为了拉拢陆家,孙权决定“联姻”:公元204年,孙权做主,把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。

这在当时看来,是毫无问题的: 这种联姻,既表达了对陆逊的重视,也表达了对哥哥遗孤的关爱。

可是,人是会变的!这种变化表现在孙权对哥哥孙策的态度上:江东这块基业基本上算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,他孙权可以说是“坐领江东”,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军事能力,远远比不上哥哥孙策。但是,东吴既然已经到了他孙权的时代,就不能始终让臣属停留在孙策的影响之下。这种矛盾的心理,让孙权对哥哥孙策的心态极为复杂。

具体表现在两件事上:

第一件事是对孙策的追封——长沙王。孙权自己称帝,却对打下江山的孙策只追封为王。 对比一下人家司马家:司马懿(宣皇帝)、司马师(景皇帝)、司马昭(文皇帝)都有帝号。这可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
第二件事是对孙策儿子孙绍的封赏方面——先是吴候,后是上虞侯。 孙权自己几个儿子都是王爵,但对孙绍却只是个侯爵,这不能不惹人议论。

甚至,连孙权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哥哥孙策,在他晚年染病的时候,还让太子孙和去长沙王庙给自己祈福。这俨然就是做了亏心事的节奏!

孙权对哥哥孙策的这种矛盾心态,自然也会转移给陆逊,毕竟孙策才是陆逊的亲老丈人!万一哥哥孙策一脉出来夺权,那么陆逊会不会一屁股坐过去呢?

对于功高震主,能力超强的陆逊,孙权的这份猜忌,就更重了。

因素三:势力庞大的陆家

东吴这块地盘,姓孙。但其实还有四个姓,分别是:陆、顾、朱、张。这就是赫赫有名的“吴四姓”。

孙家往上数其实就是草根——他爷爷一辈就是个瓜农,也就从他父亲孙坚这一代才因为“乱世出英雄”而崛起。

但陆、顾、朱、张这几家就不一样了,他们是东吴地界的传统大佬,早几代就在东吴扎根发芽、茁壮成长了。比如:顾家有顾雍、顾谭、顾荣、顾恺、顾邵等人,朱家有朱桓、朱据、朱异等人,张家则有张温等人,至于陆家就更不得了了,有陆逊、陆抗、陆绩、陆凯、陆云、陆机……

这吴四姓不但势力庞大,而且人才辈出,四大家“郡吏常有千数”。 换句话说,这四大家就是东吴地界的地头蛇。

面对底蕴深厚的四大家,作为暴发户的孙权,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:东吴到底姓不姓孙?

这个问题,对于年富力强的孙权来说,那就不是个问题。可随着年龄的增加,老一辈起家的周瑜、鲁肃、吕蒙又都纷纷凋零,东吴的实权又逐渐回归四大家族,这个问题, 对孙权来说,就逐渐尖锐起来!

尤其作为四家之首的陆家,陆逊还是一人之下的丞相,陆凯、陆云、陆机等人也都身居要职,简直就是“孙与陆共天下”。

面对这个难题,打压陆逊,就成了孙权的必然选项。

结语:帝王心术

所以,问题不在于是否打压陆逊,而只在于如何打压陆逊!

但真要打压陆逊太难了!因为陆逊的各方面太优秀,他不但深谋远虑,而且谨小慎微、忠诚耿直。这样的臣子,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,那么打压的结局绝对得不偿失。

多重因素在孙权内心种下的猜忌之果已然成熟,陆逊的危机已然来临。

所以,借着陆逊维护太子孙和的所谓“契机”,孙权一次又一次写信责难陆逊,让陆逊深刻检讨。

前路茫茫,孙权留给陆逊的其实只有一条路——死路。陆逊不死,孙权的帝王心术只会没完没了。

甚至,在陆逊死后,孙权还派人拿出以前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,找陆逊的儿子陆抗核实。由此可见,孙权除掉陆逊的决心——连死都不能释怀!

对于自己面临的危机,以陆逊的智慧,能看不透吗?恐怕未必,作为周瑜之后,东吴第一猛人的陆逊,他岂能看不透。或许,他更多的是无奈,既是身为陆家人的无奈,也是身为臣子的无奈。

陆逊之死,在东吴那个特殊的体制下,在孙权的帝王心术下,成了一种必然的悲剧。 而这,也开启了东吴的衰败。

参考文献:《三国志》、《三国演义》

拓展链接:

鸦片战争时,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?

隋朝独孤皇后,不仅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,还和佛教发展有着联系

陆逊是怎么死的?

孙权逼死陆逊的。

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重臣,官至丞相、荆州牧、右都护。

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、功劳很大的大臣,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。吕蒙死后,陆逊成为抗拒魏、蜀二国的主要支柱。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,主要在军事方面,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。

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,虽口头上说:“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,怀文武之才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”但事实是: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、黜降鲁王之谏,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、顾承、姚信,诛亲近陆逊的吾粲。孙权更“累遣中使责让逊”,使逊“愤恚致卒”。逼死了陆逊。

孙权所以逼死陆逊,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,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。根据当时情况,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,约有以下四个原因:

(1)逊“世江东大族”,从祖康,庐江太守,康子绩,郁林太守,绩从子瑁,选曹尚书。逊族子凯,建武校尉,凯弟胤,交州刺史。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,任豫章太守。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,任左节度,加奉车都尉。谭弟承,奋威将军。逊外甥姚信,太常。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,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。

(2)吕蒙死后,逊一直镇守武昌,声望至隆。吴国权要,上自太子登,下至步骘、诸葛瑾、潘浚、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,特别是逊功高震主,为权所畏忌。到孙权统治的后期,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,权对外攻虽不足,守则有余。即无逊,亦可划江自保,无何重大危险。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,就借立太子事,悄悄地逼死了他。

(3)孙权为身后之计,怕嗣主驾驭不了逊,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,孙权越疑惑不安。权在逼死逊之前,先剪除其亲党。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,但挑选的首辅,却是资望较浅、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,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、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。从史书记载上看,孙权于武多文少的淩统、朱然、潘璋等病死后,极为哀悼伤怀。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,并且还追诘逊子抗。这不是由于猜忌逊,还是什么呢?

(4)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,即逊为孙策之婿,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,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,但当逊功高震主时,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。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,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,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。寿在《孙策传》评曰:“割据江东,策之基兆也,而权尊崇未至,子止侯爵,于义俭矣”。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,认为这样作,是为了“正名定本,使贵贱殊邈,然后国无陵肆之责,后嗣罔猜忌之嫌”。孙盛这种看法,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。权既定孙和为太子,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,使之觊觎太子宝座,还谈得上什么“正名定本,使贵贱殊邈”呢?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,而策子却终身为侯,不是亏待是什么呢?这一点,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。史言:“吴主寝疾,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”。权病了,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,却偏向兄长祷告,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,怕他怪罪,所以才有此举。权之猜防逊,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。陈寿拿权与勾践相比,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。非深知权之为人,固不能道此。

    责任编辑:admin

    2023-01-26 16:29:21

    底线第四回重播阳光影院看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:迅雷高清下载,底线手机在 ... [详细]

    富豪李兆基年轻时面相浅析,他的面相格局太厉害

    2020-04-10 14:54:57

    在2020年,李兆基成了香港的首富,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,但是他的总资产在今年上升了 ... [详细]

    2023-01-28 01:31:00

  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、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律师对 ... [详细]

    不能错过的好男人,遇到这样的就嫁了吧!

    2019-04-06 17:37:03

    婚姻对女人来说就像是第二次的投胎,能找到一个懂爱的好男人的话,你的后半辈子将 ... [详细]

    2023-01-26 16:27:35

    说它是花又不是花,说它是雾又不是雾。是说花的开放,并不是因为人们叫它花它就鲜 ... [详细]

    最新科技

    历史秘闻

    资讯排行

    首页 - 娱乐有料 - 天下奇闻 - 星座星盘 - 最新科技 - 历史秘闻 - 大千世界 - 手工编织
    电脑版 | 移动端
    Copyright © 2010-2019 15路驿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19736号-1
    网站邮箱:wzdmh@hotmail.com

    返回顶部